对省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推动我省海洋经济发展 新突破的建议(第1023号)的答复

作者:省发展改革委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8日

张艳明代表:

  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推动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新突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十四五”以来,我省持续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21〕91号),2022年,省政府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辽政办发〔2022〕2号),着力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辽宁全面振兴“蓝色引擎”。

  (一)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一是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方面。大连船舶重工研制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第一艘全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大船集团成功交付全球首艘M350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和C型罐LNG双燃料VLCC91号船,顺利交付国内首艘满足CCS规范的8500立方米LNG加注二是海洋化工方面。印发《辽宁省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制定全省石化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全省31家已认定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全部达到C级以上,且全部启动智慧平台建设。三是深远海技术方面。“十四五”以来,我省新建省级以上涉海科技创新平台12个,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6家大连理工大学牵头研发的我国首套深海矿产混输智能装备系统“长远号”海试成功。依托大连海事大学建设辽宁大连无人船科技成果中试示范基地,开展无人船先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四是海洋渔业方面。辽宁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8个,面积2.8万公顷,居全国第2位。拥有远洋渔业企业22家,执行48个远洋渔业项目,捕捞作业区域涉及全球28个国家及地区海域。以省海科院水产种质库为依托建设省渔业种质资源库。全省现有94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累计培育水产新品种11个。

  (二)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一是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方面编制《辽宁省生物医药行业投资指南》,组织企业参与辽苏生物医药产业对接会、大连生物医药产业大会、锦州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论坛等产业对接活动。已开发出利用海星、牡蛎等生产的“伤科接骨片”、海洋胃药”,利用海藻、鱼类、虾、牡蛎等生产的“岩藻黄素”“虾青素”、维生素及鱼肝油等产品二是海洋新材料制造方面我省拥有全国首个在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二氧化碳运输船液货舱用低温钢P690QL2、高安全服役性EH690海工钢、超大输量管线钢板系列产品、油船货油舱用耐蚀钢等一批国际领先的系统性原创产品。三是海洋电力业方面开展全省海上风能资源普查,编制完成《辽宁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并上报国家能源局审批。截至2023年末大连市海上风电项目总规模190万千瓦,累计并网规模达到105万千瓦四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方面印发《辽宁省海水淡化利用发展实施方案》。建设完成长海县獐子岛、海洋岛海水淡化工程,设计日产水规模分别为1000立方米800立方米

  (三)优化服务产业产品供给

  一是交通运输业方面编修《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初稿)》,开展东北海陆大通道综合运输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大连港“智慧港口2.0”项目圆满完成,完成大连港“壹港通”智慧物流跨界服务大平台示范工程建设。二是水产品交易服务方面。推动大连辽渔国际水产品市场发展,市场现有商铺和摊位数量共1056个,吸引700多户业主入驻经营,摊位出租率全年平均在90%以上。三是会展产业方面。印发《辽宁省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成功打造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大连国际沙滩文化节、大连海参节暨中国大连国际渔业博览会等海洋主题展会品牌四是海洋旅游业方面建立沿海六市旅游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全省滨海旅游A级景区共45家,滨海旅游省级度假区1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滨海旅游景点26处,天然海滨浴场72处。五是金融服务业方面2023年8月,举办省政府与中央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银企对接会议,2024年3月,在北京举行辽宁省与中央金融机构恳谈会。积极构建“信贷+担保”“信贷+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联动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基于“投贷联动”理念推出“辽股贷”认股选择权产品,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业务覆盖面。

  (四)促进海洋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智能化升级方面。大船集团设计端以MBD技术路线开展产品一体化和可视化设计,生产制造端推进数字化车间建设,在国内船舶行业率先开展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船应用。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获评2023年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23年省级5G工厂。建立了一批较有影响的渔业信息网站,开发水产种质资源数据库、实用养殖技术数据库、渔业统计数据库,在渔业的生产、管理和科研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遨海科技面向海洋牧场远程生产运营监管的解决方案获评2022年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二是跨界融合方面。加快推进港口与石化、造船、粮食深加工等临港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提升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能力。整合优质旅游资源,支持大连邮轮旅游业发展,加快锦州帆船帆板基地、营口温泉旅游、葫芦岛古镇旅游景区等项目建设,打造多品类“海洋+”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渔业资源优势,以渔事体验为特点,以渔事文化为特色,大力发展集滨海度假、海上垂钓、采捕体验等形式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活动,2023年,全省休闲渔业产值达到33.6亿元,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2.3%。

  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非常感谢您对海洋经济与海洋事业发展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关于我省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近期,我省出台了《关于推动新时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统筹指导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下一步,我委将充分发挥省海洋委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您提出的相关建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动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巩固发展优势,推动传统产业延链升级

  一是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提升高端船型设计能力和水平,重点发展清洁能源为动力的船舶支持海工装备加快发展,重点发展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主力海工装备。全力打造千亿级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集群。二是推动海洋石化产业向精细化工迈进。推进大连石化搬迁改造、盘锦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等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高水平打造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三是深入实施“蓝色粮仓”工程。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转移支付人工鱼礁补助项目资金,标准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建成大连(辽渔)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积极参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深水网箱和大型养殖工船等现代化养殖装备。四是加快水产新品种培育开展海参、扇贝、海蜇等新品种培育选育启动锦州刺参种质资源场建设,实施盘锦中国对虾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项目持续推动省渔业种质资源库建设。

  (二)聚焦发展前沿,提高新兴产业发展能级

  一是着力推动海洋药与生物制品业发展鼓励企业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快海洋药物新产品开发。大力发展虾青素、岩藻多糖、海洋低聚肽类等新型海洋生物制品。推动海洋食品向预制化方向发展在海洋食品领域培育一批预制化食品示范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统筹布局海洋电力业发展制海上风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辽东湾和黄海北部规划建设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项目。支持海上风电装备和清洁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区发展,打造源网荷储、供电消纳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三是有序推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发展支持大型海水淡化项目和配套输水工程建设,推动海水综合利用及配套管网工程高新技术示范。鼓励组建海水淡化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海水淡化基地,引导使用淡化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和园区用水,鼓励海岛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海水淡化工程。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现代海洋服务水平

  一是进一步提高港口服务能力建设“一中心、两基地、一平台”港口供应链保障体系开展东北海陆大通道综合运输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推进信息数据互联互通。二是提高我省海洋影响力。着力推动会展业与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推动海洋“高、精、尖”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产销对接、资源要素流动的海洋特色会展平台及会展品牌。三是加快海洋旅游业提质升级。开展全省海洋旅游景区摸底调查,形成全省A级旅游景区资源调查分析报告。争取一批海洋旅游资源纳入文旅部特品级旅游资源库推进“海上游辽宁”项目建设,开拓国际邮轮航线。四是提升现代涉海金融发展能级。灵活运用各类金融工具,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与海洋重大项目对接力度。拓展海洋保险服务市场,鼓励发展渔业商业保险,探索推动大宗优势品种养殖保险和重大涉海工业、工程项目保险等保险产品创新发展。

  (四)加强跨界联动,加快海洋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海洋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海洋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智慧化赋能开发和挖掘海洋大数据应用服务。加快研制高性能传感器、智能作业装置等关键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二是引进和研发更新先进设备加大海产品加工智能制造装备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推进海产品加工生产模式向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港口与临港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提升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能力。推动海洋文体旅融合发展实践地建设。四是探索先进核能技术与化工等行业耦合协同发展研究在海水淡化、氢气制备等领域应用。支持海洋清洁能源与海水淡化、油气平台、海洋观测等融合发展新模式。

? ? ? ? ? ? ? ? ? ?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 ? ? ? ? ? ? ? ?  2024年7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