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农资市场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省发展改革委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5日

  按照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通知要求,为充分了解全省农资市场总体情况,准确研判后期价格走势,增强服务保供稳价和宏观调控能力,辽宁省发改委价格监测局于近期组织14个市价格监测机构开展了农资市场专项调查,同时赴沈阳、大连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场供需情况

  据辽宁省供销社发布消息:全省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从去年10月份开始,陆续指导农资企业完成化肥淡季储备任务70万吨,今年前两个月,多次研究部署春耕农资保供稳价工作,提前30天启动农资保供稳价工作机制,持续跟踪、动态掌握化肥、农药、种子、农膜到货、库存、价格以及农民购买意愿、进度等情况。截至2月底,全省已备实化肥248万吨,占春耕总需求量85%;已备实农药1.09万吨,占春耕需求量近七成,备货量基本可以满足春耕生产需求。

  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农资市场货源充足,品种齐全,供应有序,需求旺盛。沈阳市截至3月底,农资已备实46.31万吨,备实率97.47%,入户量38.12万吨,入户率80.23%,相比去年同期分别提升4%和15%;鞍山市种子年需求量8500-9000吨,化肥年需求量25-30万吨,农药年需求量1100吨左右,农膜年需求量3850-4000吨,现销售备实量均达到95%以上;本溪市在每年3月底,农资备实率能达到100%,4月下旬春播前后,种子、化肥、农膜下摆率能达到100%,农药因在玉米等大田作物播种后使用,下摆率在70%左右,到5月中旬下摆率可达到100%;目前抚顺、阜新、葫芦岛等其他地区所需农资已全部备齐并陆续下摆到户。

  二、价格运行情况

  (一)种子价格稳中有涨

  从近三年价格运行情况看,玉米种子价格波动较大,且呈逐年上行走势,其中沈阳市2023年多数品种价格同比涨幅在10%左右,2022年同比涨幅在5-8%之间;葫芦岛市2021年平均售价20-26元/公斤,2022年平均售价24-28元/公斤,同比涨幅7.7-20%,2023年平均售价30-34元/公斤,同比涨幅达20-25%,其他地区价格走势也与全省基本一致。水稻种子价格相对平稳,平均价格在3-3.5元/500克左右,与2022、2021年相比,基本持平。

  (二)化肥价格明显回落

  近三年,化肥价格呈先涨后降走势,2022年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化肥价格不断攀升,涨幅达到20%-70%,随着今年上游原料持续走低,加之货源供应较为充足,化肥价格出现回落。据辽宁省发改委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5月5日)尿素全省平均价格2820元/吨,同比下降11.88%,氯化钾4280元/吨,同比下降21.61%,三元复合肥3600元/吨,同比下降6.74%,磷酸二胺4220元/吨,与上年同期持平。

  (三)农膜价格小幅下降,农药价格波动运行。

? ??2023年(5月5日)棚膜全省平均价格7.48元/500克,同比下降0.4%;地膜6.12元/500克,同比下降6.42%。乐果19.51元/500克,同比下降1.12%,敌敌畏17.81元/500克,同比上涨4.52%,百草枯20.00元/500克,同比上涨14.29%。分地区看,沈阳、抚顺、锦州地区农膜、农药价格均小幅下跌,鞍山、本溪、丹东、阜新、铁岭、葫芦岛等地价格涨跌互现,大连、营口地区价格基本稳定。

  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1.种子价格上涨。一是受玉米制种基地减产影响。据了解,受不利天气影响,今年国内很多玉米制种基地出现不同程度减产,减产幅度在15%左右,部分品种达到20%~30%。二是受育种成本提高拉动。我国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主要位于甘肃、新疆、宁夏、云南、黑龙江等区域,制种基地土地流转成本不断上涨,比如甘肃省张掖市去年每亩土地4000多元,今年为5100元,涨幅在25%左右。三是当前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一定程度助推种子价格上涨。

  2.化肥价格下降。一是供应大于需求。今年全国化肥市场开工处于高位,供应充裕,加之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库存相对较大,现阶段以消耗库存为主。二是受国际因素影响。上游原料价格持续走低,尤其是原油价格明显回调,影响化肥价格回落。三是全省各地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农资保供稳价工作机制,各区市县都提前做好了化肥储备和供应工作,充分发挥了稳定价格作用,四是去年化肥价格总体偏高,市场价格回落空间相对较大。

  后期价格走势:

  综观后市,预计农资价格整体将偏强运行。以化肥为例:一是从国际形势看,地区冲突加上部分西方国家对化肥主要生产国进行出口限制,从而推高国际化肥价格,势必影响国内化肥市场。二是从国内形势看,国家相继出台扶持粮食生产政策,加上前期大量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种子、化肥需求有所增加。三是从生产成本看,由于多数化肥生产企业在高位购进大量原材料,短期内化肥生产成本仍有较强支撑。四是根据粮食种植时节看,每年1、2月份一般是化肥销售淡季。比如尿素价格较去年一降再降,导致许多农资商备货观望情绪浓厚,种植户对农资投入意愿不强,但随着农作物播种后,化肥需求量逐渐增大,价格会出现一个年内高点。

  三、生产经营状况

  (一)种子方面。通过对抚顺市天农种业公司进行重点调研了解到,该公司以育、繁、推一体化经营,“天农九”“天农25”是该公司育成的代表玉米品种,主要销往东北三省、内蒙等地,育种基地在新疆,年产玉米种子5000吨左右。近两年受气候因素影响,良种减产30%左右,导致制种成本上升。据企业负责人介绍,从新疆货运到抚顺,运费折算到种子中平均每斤成本费用0.5元,裸种(不包药)大约每斤8.55元,根据包药品种不同,种子成本平均每斤上升约1元,最畅销品种出厂定价60元/袋(8000粒),一级代理商销售定价为100元/袋(8000粒)。

  (二)化肥方面。我们对辽宁旭日东升肥料有限公司、辽宁裕丰肥业有限公司进行了走访。两家企业均为掺混肥生产企业,其主要原料为尿素、钾肥、磷酸二铵,企业生产成本主要为原材料成本,原材料价格变动直接影响其产品价格走势。2023年4月份,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原材料价格开始下降,现氮肥到厂价格由前期每吨3300元下降到2600元,二氨由前期到每吨3800元下降到3200元,企业生产的复合肥从4月份开始下调,旭日东升肥料有限公司由每吨3600元下调至3200元;裕丰肥业有限公司由每吨3350元下调至3080元。

  四、存在问题

  (一)农资市场庞大无序。据经销商反映,近几年农资销售网点集中度逐步衰退,相应的由于农资销售门槛较低,零散销售商户涌入市场,造成市场经营混乱,无序竞争加剧。以前大部分销售商可以直接从厂家提货,现在却必须从代理商处提取,人为增加了批发环节,有时还出现紧俏农资搭配销售的情况。

  (二)价格和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各农资生产厂家为了尽可能抢占市场份额,同品质或同肥效以及同药效的农资商品,采取一品多种包装方式上市销售,造成品种繁杂,价格各异,套牌侵权、无照经营情况还时有发生,对正规农资公司带来不良影响,给农民购买和使用造成混乱。

  (三)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各地专业的农业技术指导人员相对短缺,部分农资经销商缺乏专业化指导,个别经营者夸大农资产品的使用范围、作用及效果,存在误导消费行为,导致农户对农药、化肥的施用技术掌握不够,不能科学、合理使用农资产品。

  五、市场运行的新特点

  随着线上销售的火爆,对农资市场也带来一定冲击,线上销售方式主要是将“知识服务”和“产品营销”相结合,厂家或经销商通过“快手”等平台进行农业技术服务直播,同时推广其农资产品。但受传统观念以及农资重要性的影响,参与网上销售或网上购买的经销商、农户仅占很小一部分,线上销售更多是为实地经销店起到引流作用,但线上销售在未来几年或有扩大之势,单纯的线下实体农资经销商将受到进一步冲击。希望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六、相关建议

  1.加强市场监管。一要严把市场准入。对管理落后,无相应技术人员的经营者,要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或屡教不改的坚决取消其经营资格。二要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农资产品质量抽查检测工作机制,在使用高峰期搞好农资市场重点检查,向社会公布假冒伪劣农资“黑名单”,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投诉举报服务网络的作用,将监管网络延伸到农资市场的每一个环节。

  2.转变经营方式。涉农部门可与农资企业协作,统筹区域内乡村、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的农资需求,通过对接生产企业或以团购等形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整合各种经营资源,构筑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发展农资连锁销售,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壮大市场主体,规范流通秩序,保证农资质量。

  3.完善惠农政策。进一步扩大农资补贴覆盖面,探索更多惠农配套政策,完善“淡储旺供”储备调控体系。在农资销售价格上,实行最高限价的管理办法或实施购买补贴,从而对农资价格实施有效调控。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和其他有机肥料,支持发展肥料统配统施等专业化服务,提升施肥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和肥料利用率。

  4.提高育种能力。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加强规划引导,创建一定规模的种子生产基地,提高种子自主生产能力。注重对制种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行业管理及监督,保障制种企业的合法权益,增强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严把种子质量关。统筹协调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大种子研发培育、生产加工等领域的资金扶持力度。

  5.做好信息调度。及时掌握主要农资储备和下摆情况,密切监测市场供应与价格变动,协调做好农资储备和调剂调运,保障农资质量可靠、市场稳定。尽快建立农资信息平台,实现价格与供求信息全面公开,解决市场信息资源不对称,农民和农资经营者购销农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问题,不断增强终端议价能力,合理降低种植成本。

  6.搞好技能培训。一是加强对农资经营者的指导,提高所经营农资产品的专业知识,增强农资鉴别能力,抵挡伪劣农资流入市场,逐渐形成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经营理念。二是组织种植户参加农业技术知识培训,提升农民科学使用各类农资产品的能力水平。三是在主要农资市场设立咨询专柜,展示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随时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