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宾县:景区与乡村联动壮大旅游全产业链

作者:省发展改革委

来源:辽宁日报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8日

  1月20日,“激情冰雪、燃冬抚顺”抚顺市新宾满族农庄过大年活动启幕。游客在游览赫图阿拉城的同时,可以到附近的赫图阿拉村欣赏冬季“村晚”节目、赶年货大集、品尝“八碟八碗”、住满族“府邸”民宿。3天的活动,共吸引各地游客近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新宾满族自治县依托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赫图阿拉城和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大力发展满族特色文旅产业,以景区保护和建设带动乡村旅游业,以乡村旅游业发展提升景区建设品质,实现乡村旅游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发展。如今,赫图阿拉村已形成以民宿产业为基础,集景区、民俗、文化、餐饮、休闲农业、文创于一体的文旅经济,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总收入超亿元。

  让游客全方位感受满族历史文化

  赫图阿拉城是清关外三京之首,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女真族山城。

  新宾县在景区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制定了清前文化研学旅游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全力建设新宾历史文化影视拍摄基地,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接连举办光影艺术文化节、民俗节、农民丰收节……吸引了众多游客。

  如何将景区开发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丰富旅游业态,带动村民致富?新宾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贺明说:“我们在策划旅游活动时,将乡村旅游作为重要部分一同策划,联动进行、相互促进。赫图阿拉村相继承办了满族风情节、满族填仓节、满族农庄过大年等活动。其中,满族农庄过大年已成为抚顺冬季旅游的一张名片。”

  为了让旅游带来的客流量变成“留量”,新宾县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进行赫图阿拉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村容村貌大变样,还实现了村域内WiFi全覆盖。赫图阿拉村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

  充分挖掘村内的满族建筑、餐饮、工艺、习俗等民族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差异性、多元性的乡村旅游体验。“我们先后建成中华满族民俗风情园、满族历史博物馆、旗袍博物馆、人参博物馆、前清历史博物馆和满族民俗博物馆。”村党支部书记罗天成告诉记者,这些博物馆可以让游客全方位地感受满族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目前,赫图阿拉村已制定以满族民俗文化为核心,致力打造“一园、二节、四遗、五馆”的乡村旅游规划,让每一名游客感受满族发源阶段从历史到人文、从非遗到民俗、从美食到游艺的多重魅力。

  旅游全产业链强村富民

  旅游业大发展,带动了赫图阿拉村“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条加速构建。

  1月21日中午,来自广东的游客王淑娇带着全家老小走进富察氏旧居旅游山庄。当王淑娇全家盘腿上炕后,香喷喷的满族铜火锅、“八碟八碗”和风味小吃萨其马、黏豆包、酸汤子等已端上餐桌。

  王淑娇一家是在网上和电视节目里了解到赫图阿拉村的,于是就想来东北看雪滑冰、逛赫图阿拉古城、吃正宗满族美食,感受浓浓的满族民俗。

  旅游景区与乡村联动合作,强力拉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背靠永陵和赫图阿拉景区,咱们村变成了旅游村,农民的收入翻着跟头往上涨。”山庄经营者王燕说,这几年,来村里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山庄每年收入超过100万元。

  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赫图阿拉村成立了满族民俗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租村民的农家院,结合满族特色民俗文化,将满族特色庭院、满族火炕、满族四大怪等元素与满族建筑紧密融合,统一建设独树一帜的满族“府邸”精品民宿,实现了游客一日游到两天一夜游的升级。

  以发展旅游业为核心,赫图阿拉村将大田作物耕作转变成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李子园、灵芝基地、水稻深加工厂每年可为村里带来3000余万元收入。

  新宾满族旗袍、民间刺绣、满族剪纸等一批老技艺也成为新产业。走进村内的兴京满绣坊,只见十几名绣娘端坐在绣架前,随着指尖跃动,她们手中的丝线化作一幅幅精美的图案。绣坊负责人徐晓丹说,如今,满族刺绣产品已成为新宾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通过在赫图阿拉景区及周边提供经营服务,赫图阿拉村30%以上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闲暇时节,全村200余名村民参加满族文化展演、满族秧歌等民俗表演。几年来,全村经济稳步发展,村民收入显著提高,人均年收入由7300元增加到2.6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