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8日
尤宝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辽宁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十四五”以来,我省持续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21〕91号),2022年,省政府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辽政办发〔2022〕2号),着力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辽宁全面振兴“蓝色引擎”。
(一)健全海洋经济体制机制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决策部署,加快建设海洋强省,今年1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在省自然资源厅加挂辽宁省海洋局牌子,负责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经济统计等工作。3月,省委决定成立海洋经济发展委员会,作为省委议事协调机构,主任由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同志担任,委员由省各涉海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海洋经济发展委员会统筹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工作,研究部署重点任务,协调推动解决重大问题,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市级层面,大连市率先于2022年成立海洋发展局,除盘锦以外沿海各市相继成立海洋与渔业局,统筹推进本市海洋经济发展。
(二)加快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持续壮大海洋第一产业。辽宁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8个,面积2.8万公顷,居全国第2位。海洋养殖种类有海参、鲍鱼、对虾、扇贝、杂色蛤、鲆鲽鱼、海蜇、河鲀、梭子蟹、裙带菜等。2023年,海水养殖产量达到356万吨,养殖规模和产量均位于全国前列。二是持续推动海洋工业高端化。大连船舶重工研制出全国首艘航空母舰。大船集团成功交付全球首艘M350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和C型罐LNG双燃料VLCC 91号船,顺利交付国内首艘满足CCS规范的8500立方米LNG加注船。印发《辽宁省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制定全省石化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三是持续提升服务业水平。建立沿海六市旅游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2023年,产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2%。举办省政府与中央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银企对接会议在北京举行辽宁省与中央金融机构恳谈会。积极构建“信贷+担保”“信贷+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联动机制。
(三)夯实海洋科技创新基础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全省海洋经济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渔业新品种、高技术船舶、谱系化水下机器人、天然气水合物取样、海水淡化等一批高水平海洋科技成果接连涌现。近五年,大连工业大学“特色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大连理工大学“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演化理论与调控方法”2项海洋科技成果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深海机械手”、“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等 34项海洋科技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全省海洋领域拥有7个国家创新平台、62个省级创新平台,以及5位院士为代表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拥有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辽渔集团、遨海科技等一批技术领先、行业领军型创新企业。
(四)强化海洋经济开放合作
一是加强海洋领域经贸合作。强化稳外贸促增长系列政策落地,做好资源性大宗商品进口,完善水产品贸易平台,加强冷链产品通关建设。积极参与国外大型渔博会等活动。二是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高水平举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招商引资促进周活动。利用国际会议论坛机制,开展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落实商务服务员制度,为外资企业发展提供保障。三是打造高能级海洋开放合作平台。推动沿海经济带7家国家级和34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建立常态化举办大型活动机制,发挥好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大连)国际海洋商贸博览会、中日(大连)博览会等平台作用。
(五)提升港口现代服务能力
编修完成《辽宁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初稿)》,完成大连港“智慧港口2.0”项目和交通运输部首批智慧港口示范工程暨大连港“壹港通”智慧物流跨界服务大平台示范工程建设。开展东北海陆大通道综合运输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完成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加强与中远海、中谷、安通、信风等船务公司合作,以大连、沈阳、长春等地为试点,开行集装箱集疏港班列,构建铁路集装箱运输通道。推进图们至大连港、大连港至沈阳等地冷链运输项目,打造集疏港冷链集装箱班列品牌。支持铁水多式联运经营发展,实行“一次委托、全程服务”模式,减少代理环节,提高物流效率。与中谷海运等船公司搭建数据互联互通平台,开展实体承运人意义上的“一单制”运输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非常感谢您对海洋经济与海洋事业发展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我省蓝色经济区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下一步,我委将充分发挥省海洋委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研究制定《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动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一是深入实施“蓝色粮仓”工程。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转移支付人工鱼礁补助项目资金,高标准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深水网箱和大型养殖工船等现代化养殖装备。引进和研发更新先进设备,加大海产品加工智能制造装备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推进海产品加工生产模式向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渔业资源优势,以渔事体验为特点,以渔事文化为特色,大力发展集滨海度假、海上垂钓、采捕体验等形式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活动。二是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提升高端船型设计能力和水平,重点发展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超大型乙烷运输船和以甲醇等清洁能源为动力的船舶。支持海工装备加快发展,重点发展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系泊系统及成套设备等主力海工装备。全力打造千亿级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自主配套能力向中高端层次建设步伐,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三是优化海洋旅游产品供给。开展全省海洋旅游景区摸底调查,形成全省A级旅游景区资源调查分析报告。公布一批全省海洋特品级旅游资源,争取纳入文化和旅游部特品级旅游资源库。推进“海上游辽宁”项目建设,开拓国际邮轮航线。支持“和美海岛”建设。推动海洋文体旅融合发展实践地建设,开发海洋文化、海洋研学、海上运动及体育竞技等高附加值特色文旅产品。
? (二)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强化海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国家和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突破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矿产和海水资源利用、海洋环保、智慧海洋等领域关键技术难题,强化高技术船舶、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机器人等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的自主研发和进口替代,培育深海、海洋CCUS、海洋碳汇等未来产业,形成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二是培育壮大海洋科技企业群体。支持海洋骨干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集聚高校院所等各方创新资源,共同实施产业化目标明确的重大科研项目。结合科技专员服务企业“千人进千企”活动,为海洋企业创新创业提供精准化服务。三是推动海洋创新平台能级提升。高标准建设辽宁实验室、涉海国家级创新平台,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组建辽宁海洋实验室群,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四是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提速增效。布局中试基地建设,加快成果熟化和产业化。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强海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开展撮合对接活动,畅通涉海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交流渠道。
(三)推进海洋经济开放合作
一是拓展开放合作领域。加快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促进海洋产业交流合作。支持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陆海双向发展带。积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海事教育合作。二是建设高能级海洋开放合作平台。高水平建设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大连片区、营口片区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办好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支持大连和营口海关特殊监管区健康发展,加快大连、营口、盘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贸易区高质量发展。三是创新合作发展模式。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国际海事组织事务。支持对北极航道有关法律、政策、标准等领域研究。加强与日韩俄等国家在海洋与极地政策、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海洋文化等领域交流,加强海上救援、海事等领域务实合作。
(四)提升港口设施建设水平
一是落实中远海运集团与辽宁省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中远海运大连投资公司在我省打造“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LPG化学品运输船队,计划到2028年末,内外贸船队规模达到44艘,其中含27艘VLGC,其他LPG船、乙烯船、液氨船等17艘,合计舱容约260万立方米、160万载重吨,助力东北亚油品储运加工交易基地建设。二是谋划成立新能源船舶燃料港口供应链体系研究专班,对接辽港集团、锦州港、中远海运等重点企业,共同跟踪国内外发展趋势、重大项目进展,谋划“北醇南运”海陆通道和全程物流组织模式,全力推动我省纳入全国沿海新能源船舶燃料供应链布局,谋划组建“三省一区”氢基绿色燃料产业联盟。三是强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老旧码头升级改造,谋划建设大型专业化码头;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营口港鲅鱼圈港区、锦州港笔架山港区疏港高速公路及港内连接段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断点;加快运输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确保我省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和占比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四是支持邮轮旅游业发展,打造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推动大连港恢复国际旅游业务,为辽宁海洋文旅发展增添活力。五是谋划开通北冰洋航线,抓住于俄罗斯等地的蓝色经济合作机遇、提升国际海洋战略地位。
? ? ? ? ? ? ? ?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 ? ? ? ? ? ? ?2024年6月12日